一、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师、学生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
1.研究者。教师应该是教学设计的研究者。网络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4个要素之间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管理者更是研究者、创造者。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意向、学习风格等,然后确定理想的教学内容、认知策略、教学步骤,以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是教学资源的研究者。认知灵活性理论关注非良构领域的学习,它要求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多元表征方式,如多种观点、多种模式、多种方案等。因此,教师事先必须对各种来源的信息资源进行反复研究、勘比、过滤、精选、整合,然后制作成信息库或积件库,提供给学生,从而真正保证网络教学的高效和优质。
2.引导者。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已习惯于被动的灌输式、听从式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很差。在网络教学中,面对多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如何自主学习,如何调用信息,学生往往显得无所适从。教师应该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辅导学生如何提取有效信息资源,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策略,如何自主选取适当的学习目标和最佳学习途径,如何区分良莠信息。另外,还要引导学生看到自主学习的成果,从中获得成功感和幸福感,并坚定今后自主学习的信心。
3.合作者。认知灵活理论要求学习者对同一内容,在不同情境中,带着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次的交叉学习,达到把握知识的整体性。它既强调个体积极能动的自主学习,又主张群体和谐友好的合作学习,从而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在网络教学中,群体合作学习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不再处于控制地位,而是学生中的一员,是一个特殊的合作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必要的引导和补充,使意义建构更加完整,教师的思维、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共享。在这些合作学习中,教师虽然不是绝对的权威者,但毕竟经验丰富,有专业技能,何况教师还是合作学习过程的研究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是学生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协作、研讨,不断促进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下学习、发展。
(二)学生的角色定位
1.自主学习者。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首先应该是自主学习者。在未来知识经济社会中,决定个体发展水平的,将取决于不断利用新信息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而非他固有的知识水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更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认知灵活性理论的网络教学,能为学生创造十分理想的自主学习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水平,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起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策略,自主调用各种学习资源、自主协作讨论、自主构建新的知识、自主评价等。在这种真正的个性自由、独立的自主学习中,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另一方面,学生依靠自主学习有所收获,可以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而且看到了自身蕴藏着的巨大的学习潜力。
2.探究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发掘,创造意识得到保护,因此自主学习便成为一件充满发现、想象、快乐的事情,从这一深度看,学生又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探究者。在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创造了一种完全属于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案和学习策略,并不断突破,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不断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由此引起的自我成就感,能更加激发出创造精神。探究者的角色在非良构领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非良构领域中,从单一视角提出的每一个单独的观点、问题都不是充分的、确定的,所以要求学生必须进行探索性、创造性地学习,必须超越单一的概念维度,进行多维度的整合学习,从而完成对复杂知识的建构。
远距离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各种角色定位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共同统一于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教师的研究、引导是学生能顺利自主学习的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另外,从教师的角色定位中,折射出的刻苦钻研、示范引导、精诚合作等职业美德,是一种丰厚的精神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面向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是完整意义上的学习。今后学生学习将更注重自主的学习方式,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表现在信息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
(一)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
信息能力是指能够敏感地捕捉信息并进行有效地分析、判断、整理、归纳、评估、加工、传递和创新的能力。
1.运用“观点→验证”,策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传递信息的能力。“观点→验证”,即教师提供观点,由学生自主验证观点存在的依据。该策略中,教师提供的“观点”,可以是某个原理、规律、定论,也可以是针对某一问题的多方结论,甚至可以是针对某一事实的互为矛盾的观点。面对这些观点,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通过判断、比较、分析,认可其中某个观点,或者批判其中某个观点,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有了自己的观点,便有了自主学习的明确目标,接着,需要寻找充分的证据材料来验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学生可以多方收集相关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鉴别和整理,然后准确地概括、表述所需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最后将自己的观点及其验证材料提交给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准确、快速有效地收集到信息,教师应努力优化网上学习的环境,创建一个“图书馆”式的信息服务中心。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相关信息的查询网址,使学生能在网上迅速通达所需站点,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包含图片、动画、影像、文字材料等内容的专业教学素材库或积件库,使学生能便捷地获取多媒体信息,加强验证的说服力和直观性。在整个验证过程中,学生收集、整理、传递信息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培养。
2.运用“案例→归纳”策略,培养学生判断、综合、创造信息的能力。“案例→归纳”,即教师先针对某个专题,或某一问题,展示丰富的案例,然后由学生自主解读、分析、判断,并提取案例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在整个归纳分析过程中,学生判断、综合信息的能力不仅得到有效的训练,而且还会迸出创造的火花,自主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新的信息。该策略中的案例,要按照以下两个原则精心选择:(1)多维性,即选择不同情境、不同视角的案例;(2)多媒体化,即案例可以是一幅图、一组动画、一个结构网络,也可是一段事实的文字材料、一段影像资料、一段录音素材等。案例生动形象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及诱发学生创造信息的积极性。判断、综合、创造信息的能力是属于较高的信息素养,也是学生比较薄弱的地方,完全让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一定理想,因此在此策略中,可以组织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共同探讨、归纳、创造信息的过程中,扬长补短,共享群体的智慧。
(二)研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这里所说的研究能力是指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展现学习热点问题,培养综合分析能力。为了让不同思维风格的学生都得到锻炼,教师可以提供两种学习策略:一种是先分析后综合,即先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部分,分别进行分析研究,在理解各部分内容后,再综合概括,将部分一以贯之、联成一体。另一种是先综合后分析,即先将热点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综合性特点,然后再对各个部分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在该策略中,教师提供分析思路,一方面对学生的原有思维有增补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快捷地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从而为迁移到其它领域奠定基础。
2.呈现结构不良问题,培养解决问题能力。认知灵活性理论的教学观主张教学中要给学生适当的结构不良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条件、过程和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究、创造,从而训练学生从多维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为学生创设复杂的学习情境,并呈现结构不良问题。在结构不良问题中,显示出来的是由问题与多个案例交织组成的“文字交叉形”,每个案例都是解决问题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且都有不完善、不全面的地方。教师不必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但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有关线索,然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追求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结果,而是重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基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培养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是真正面向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的培养策略。
(三)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学会合作”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进入网络时代,合作精神尤为重要,合作能力的有无和强弱是衡量学生自主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种策略。
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协作学习通常由4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协作环境、协作小组、协作成员、指导教师。如何划分协作小组,如何创设协作环境,是保证协作学习富有成效的关键。
1.依据学习风格,组织协作小组。协作小组的划分、组织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协作学习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协作小组的人数以2-4人为宜。人员的分派依据许多因素,如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其中依据学生的学习风格来划分协作小组,能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和相互包容能力,能更充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的学习风格千差万别,从感知风格看,有独立性和依存性两种;从记忆风格看,有趋异和趋同两种;由思维方式看,有分析型与综合型之分。但不管哪种学习风格,既有其优势、长处,有利于学习的一面:又有其劣势、短处,不利于学习的一面。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观察、分析、归类的基础上,一般采用“互补”的形式划分协作小组,让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共同探索、发现,共享知识信息,共同商讨、论证、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分工协作等,共同达到自定的学习目标,同时使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养成相互尊重、相互沟通、戒骄戒躁的优良品德。
2.创设人性化的协作环境。协作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的,充满人性化的协作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协作学习的热情。因此,协作学习的环境的创设必须考虑人文因素,首先要形成轻松、温暖的协作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感情和意见,相信学生的自我发展,信任学生的潜能,建立融洽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一种具有真实、接受和理解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能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并意识到自已的力量和存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很自然地把教师当作最可靠、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其次,要建立便于感情交流的空间环境。协作学习可以同步发生,也可以异步发生,如协作学生的空间环境是同时同地,在教室中进行的,那是属于集中式的、在线式的。虽然不如异时异地的协作学生那样具有灵活性、开放性,但能让学生面对面,有目光接触,有感情交流,能让学生在协作学习中感觉空间距离比较近,从而提高交互的频率。
协作学习中既有人机交互,也有人人交互。在人人交互中,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一些形象化手段,如手势、表情、声音、图像等,直接扶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讨论等,在这样的空间环境中,学生能直接感觉到教师和同伴真诚的帮助和理解,由情感推动着的“参与”活动也许会收到奇迹般的教学效果。
3.要建立便于自由徜徉的资源环境。协作学习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资源,在互联网络环境下,由于受传输速率的限制,信息庞杂,势必影响学生对信息资源的获取速度,甚至助长急躁、厌烦心理,影响协作学习的进程,因此,在校园网的基础上,教师可用各种网页制作工具建立自己的网上教学系统,并根据学习内容,精心创设科学化、艺术化的信息资源环境,在其中存放健康、新颖、富有时代气息的信息资源。资源既包括事先下载的,经过滤、分选的各种有用的网上信息,也包括自己编制的声音、动画、影像、图像等媒体信息,另外要为学生提供友好的、便捷的查阅通道,让学生在清新爽目、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资源环境中自由徜徉,自主选择,缩短无效时间,从而提高协作学习的效率。